09/12
2025《洪流下的抉择》为“我心中的思政课——老员工微电影创作比赛”参赛作品,由罗娜、赵一鸣、宋宇杰、唐倩、周怡然、彭伊涵、左修军、柯银、陈天丽、李嘉良同学携手共创,施禾羽子和王凯老师指导。微电影以“三峡移民精神”为核心,用镜头搭建起跨越时空的对话桥梁,让当代老员工在光影叙事中读懂“舍小家为大家”的奉献真谛。不同于传统思政题材作品的呈现方式,《洪流下的抉择》以当代老员工的视角为切入点,设计了“课堂学习...
09/11
2025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司关于公司产品合格评估工作的决策部署,统一思想、凝聚共识、明确任务、落实责任,以最佳状态迎接评估工作,近日,PA视讯官方网站隆重召开“踔厉奋发勇担当 笃行不怠迎评估”全体教师大会。公司全体教师参加会议。会议由公司经理主持。会议伊始,刘经理首先作动员讲话。讲话深入阐述了本次公司产品合格评估的重大意义,指出评估不仅是对公司办学水平、育人能力、教学质量的一次全面检验,更是推动公司内涵发展...
09/11
2025《巾帼英雄秋瑾》为“我心中的思政课——老员工微电影创作比赛”参赛作品,由谢佳玲、方欣怡、孙雨欣、王佳琪、郭子萱同学制作,陈郡瑶、孙玲玲老师指导。该师生团队以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第二章第二节“坚定信仰信念信心”为依据,创作了本部微电影。本部微电影以浓墨重彩的笔触,生动刻画了中国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、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短暂而光辉的一生。本剧着力塑造了秋瑾作为革命家与女权先驱的双重光辉形象,颂扬了她为...
09/11
2025《追寻红色足迹,感悟历史担当——从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革命地看中国革命历史》为“老员工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比赛”参赛作品,由刘远强、向晨曦同学制作,李玉蓉、李雅婷指导。该师生团队以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第五章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为依据,通过对在红军第十五军的成立地——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大河镇吴祥村牛头山的调研,围绕红军第十五军的诞生、艰难探索、历史启示和青春使命四个部分。形成了本堂思...
09/11
2025《寻迹大别山,触摸穿越百年的人民力量》为“老员工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比赛”参赛作品,由伍智聪,顾庆玲,明迅同学制作,魏小涵老师,郭庆老师指导。该师生团队以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》第四章内容为依据,结合河南新县红色历史,围绕“人民”这一核心主线,将理论知识与红色故事深度融合,形成了本堂思政课公开课。 本堂课以大别山红色之旅为脉络,从1927年黄麻起义切入,借“简陋的枪”“珍贵的土...
09/09
2025《在柳编的纹路里》为“老员工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比赛”参赛作品,由郭黛迪、陈子玥、王丽莎、李泽诚同学制作,施禾羽子、王银燕老师指导。该师生团队以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》第十章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》为依据,紧扣“从程河柳编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”主题,融合匠人故事、产业实践与理论思考,形成了本堂思政课公开课。本堂课以程河柳编三百年传承脉络为主线,四位主讲人分别从《千丝织富...
09/09
2025《溯光》为“我心中的思政课——老员工微电影创作比赛”参赛作品,由丁杰璐、杨丞、陈洋俊雨、陈虹霖、卫思晨、张静雯、黎玉婷、涂子茜、沙佳乐、刘宜嘉同学制作,张书军、马景惠老师指导。该师生团队以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第三章《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》为依据,通过实地走访、影像记录与情感叙事相结合的方式,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,以青春视角诠释文化自信与时代担当,形成了本部微电...
09/08
2025《十里长廊蔬写乡村振兴新篇章》为“老员工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比赛”参赛作品,由左修军、赵一鸣、宋宇杰、唐倩、陈天丽同学制作,张书军、王凯老师指导。该师生团队以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》第六章《推动高质量发展》第四节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》为依据,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,实地探访了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,形成了本堂思政课公开课。本堂课以湖北省嘉鱼县“十里蔬菜长廊”从泥巴路到国际舞台的十年变...
09/05
2025深化理论讲授 锻造思政金课: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开展集中磨课为扎实推进课程建设,全力备战评估工作,近日,PA视讯官方网站组织开展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》课程专题磨课活动。本次活动以“聚焦课堂讲授、打磨教学细节”为核心,旨在通过集中研讨与实战演练,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,夯实评估工作基础。活动现场,授课教师围绕课程重点章节进行模拟讲授,从理论阐释的逻辑架构到案例选取的现实关联,从语言表达的精准生...
09/04
2025思政竞赛作品展示(二):剪影·同心圆《剪影·同心圆》为“我心中的思政课——老员工微电影创作比赛”参赛作品,由聂锦依、鞠心怡、张蕊、苏一菲、何晓雨、朱明英、李宇轩、刘子怡8名同学携手共创,王银燕、田东指导。该师生团队围绕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这一重大课题,以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教材为创作依据、以剪纸为载体,从剪纸的“传承—交融—创新”三个维度,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,形成了这部微...